洋大牌的公主病該治治了(民生觀)
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升、消費理性的增加,盲目追捧洋大牌已經是明日黃花了
日前,針對“降速門”事件,蘋果公司向用戶致歉,并將更換手機電池的費用從79美元降至29美元。即便采取了這樣的措施,有專家表示,蘋果給舊款手機“降速”,仍然涉嫌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、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,有違誠信原則。
資料圖
這已經不是蘋果第一次陷入風波了。此前的“彎曲門”“天線門”等事件,以及售后服務被指中外有別等,相信大家記憶猶新。一再違背誠信原則卻始終活躍在市場上,底氣何在?不可否認,蘋果創(chuàng)新多、產品好、體驗佳。這是其優(yōu)勢和競爭力所在,消費者也愿意為其買單。
但是如果仗著產品好、受消費者喜愛就店大欺客,定價高企、服務下降,甚至還侵權,就不是應有的職業(yè)態(tài)度了。這類行為一句話可以評價:看不清形勢。
生產合格的產品、提供相應的售后服務、為消費者的權益考慮,這些都是企業(yè)得以生存和發(fā)展的基礎。隨著中國制造水平的逐漸提升,自主品牌的好產品、好服務越來越多,洋大牌已經不再無可替代。前陣子有媒體發(fā)布消費報告顯示,2017年國內手機銷售前四名均為國產品牌,蘋果排名第五。而在增速榜單前十名中,有7席都被國產品牌占據(jù),蘋果并未入榜。
這說明,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升,消費理性的增加,盲目追捧洋大牌已經是明日黃花了。面對這樣的市場,洋品牌應該端正態(tài)度,好好分析、細心滿足我們的消費需求。如果還沉浸于過去眾星捧月的感覺,就是傲慢與偏見了。某些洋大牌的公主病該治治了。耍大牌必然會丟了市場。
作為消費者,我們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,做出消費選擇時是否應該避免攀比、量入為出呢?試想,在選擇的時候盲目追新求洋,在權益被侵犯后又“當然是選擇原諒它了”,這樣“任其傷我千百遍,我仍待之如初戀”的態(tài)度越多,是不是也就越容易慣出蘋果等洋大牌的怠慢來呢?
來源: 人民日報